金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科技赋能 优化服务 打造规范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近年来,金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始终坚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交易服务作为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抓手,注重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围绕市场改革关切,积极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一是大力推进不见面开标和“双盲+远程异地评标”。该中心依托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将全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其他行业交易等各类交易事项全部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全覆盖;建立健全“双盲评审”工作机制,搭建标准化、规范化“双盲”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室,采用环境监控、人脸识别、音频对讲等技术手段,实现评标全程留痕、可查可溯、公开透明。2024年以来,该中心已组织实施不见面开标项目714个,接受联合体投标项目104个,完成“双盲”远程异地评标项目93个,全县进场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率达100%。
二是积极推行全过程“一网通办”和“数字档案”建设。该中心采用“互联网十公共资源交易”模式,充分发挥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的功能优势,整合项目登记、招标公告发布、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交易关键环节,实行“一网通办”和“全程网办”,实现投标“零跑腿”、开标“不见面”,变“企业跑腿”为“数据跑路”;同时通过接入六安市公共资源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采用CA数字证书、电子签章、电子保函、电子档案等一系列举措,实现全过程交易信息线上存储、网上留痕、数字化管理。
三是不断畅通“绿色通道”和投标保证金减免机制。该中心将提高交易效率,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作为主要目标,开设重点项目“绿色通道”。通过实行投标保证金金“承诺制”,对企业投标保证金实行差异化缴纳,在全县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中免除中小微企业的投标保证金,对单项合同估算价1000万元以下项目的招标免除所有投标企业的投标保证金。此外,该中心积极宣传推广“中标贷”等延伸惠企服务政策,竭力为招标人和投标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2024年以来,该中心已接受企业以非现金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20070份48.18亿元,指导帮助9家中标企业获得“中标贷”2430万元。有效减轻了中小微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了本地交易市场的活力。
四是兼容并蓄“有效监管”和“信用修复”。进一步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招标人分级负责制,通过参与对重点项目招标文件集体会商、协同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串通投标等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治理,不断强化对全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过程监管;通过严格对代理机构、评标专家日常考核和监督,严肃评标纪律行为,促使评标专家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对重大失信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公示,实现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约束违法失信行为的效果。此外,中心创新信用修复举措,通过主动告知、及时提醒,专人负责、全程跟进等方式畅通失信信息修复渠道、规范企业信用修复程序,引导企业重视自身信用,自觉对失信行为进行自查自纠,主动消除不良影响并引以为戒。2024年以来,该中心分别对19家招标代理机构、1名评标评审专家、84家投标企业违法违规失信行为记分处理和信用披露,累计依法依规对75家投标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实现了净化交易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良性循环。(撰稿人:马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