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朴素、清白为官的红色家风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中国文明网发布时间:2024-08-22 15:31
字号:下载我要纠错收藏

焦裕禄: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三条家风  

焦裕禄的家人

  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儿子焦守云眼中,焦门家风是这样的——

  要热爱劳动,不能不劳而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焦裕禄一有一点功夫就领着孩子们去劳动,参加小秋收,参加拾麦穗。那时候孩子小,拾麦穗的活动,把收到的这些东西全部让它颗粒归仓,那时候生活艰难,焦裕禄会领着孩子们房前屋后种瓜种豆,而且在吃不上肉的年代,到处都是草,就领着孩子们养了一群小兔子,既增添了生活乐趣,又体会了劳动的艰辛。 

  要艰苦朴素,不能跟别人比吃比穿,要比就比学习比进步。那个时候,焦裕禄孩子们的衣服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小的穿了再小的穿,一直到它不能穿。毛主席接见的时候,焦守云穿的是一件姐姐穿小了的衣服,而且袖子补丁摞补丁。焦裕禄平时对孩子要求很严,笔记本要再换的话,一定要让他看,非得正面、反面都写了,才给换一本。铅笔要一直用到捏不住了,焦裕禄再做一个铁皮的小圆筒,套在铅笔上,就这样一直把它用到最后,实在是不能用了再扔掉。 

  领导干部的家属孩子不搞特殊化。焦裕禄对妻子要求很严,不能收受任何东西,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占。当年就因为妻子到食堂提了一壶开水,他说了她一顿:“人家大老远把水拉回来,你去提了用,你可是方便了。你知道嘛,你是县委书记的老婆,你不能带头破坏了办公的秩序。”因为这一壶水,他做了一个决定,所有住在县委大院的家属全部搬出去。如今,焦家的第二代、第三代共有27人,第三代10个孩子中,有一半在打工或待业,谁也没有搞特殊化。 


  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清廉家风


谷文昌在工作中

  谷文昌用严格身教让清廉家风在子女心中深深扎根。谷文昌的三女儿谷哲芬说:“父亲很少说教,也没留下什么家书、家训,他的教育是身体力行展现的。”在子女眼中,谷文昌严厉,甚至“不近人情”,5个子女在工作、生活上没有得到过他任何“特殊照顾”,甚至政策允许的事,他也不为子女“争取”。小儿子想留在他身边工作,他断然拒绝;大女儿一干临时工就是15年,在此期间,即使是符合政策、程序,他从未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帮女儿说过一句话,打过一声招呼……在他的心中,组织原则高于一切,党纪党规大于亲情,党员形象重于泰山。

  “两袖清风来去”,简朴是子女们对家风的共同记忆。谷文昌大女儿谷哲慧说:“父母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贪图物质的享受,一辈子勤俭,家里从没置办过什么贵重的家具。从河南到东山、福州、宁化、漳州,他们的行囊永远都只是两个樟木箱子,里面是一些简单的工作和生活用品,去世时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传家宝’。” 


  杨善洲:不让子女沾光 也不给亲戚开“绿灯”


杨善洲全家福

  一天,一位亲戚到地委机关找杨善洲:“大哥,你现在说话办事都管用,把我爱人、小孩从乡下调进城里吧!只求你这么一次。”杨善洲笑了:“唉,我这个共产党的干部可真不好当,办私事的都把我包围了……”他对这位亲戚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多少年来,杨善洲把后门关得紧紧的,他从没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没打过一个“后门”电话。杨善洲锁定了权力的“阀门”,关闭欲望“禁区”,在平凡与简单中,赢得了百姓的敬仰。

  杨善洲在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曾多次谢绝组织好意,没有将家人转为城镇户口。如今,大女儿仍在家务农,二女儿、三女儿分别是小学教师和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现在,只要我想起爸爸,浮现在眼前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参天大树,他没有弯下腰,把妈妈和我们姐妹护卫在怀抱里,而是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女儿杨惠兰说。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