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2021年第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公管局发布时间:2021-10-22 17:57
字号:

一、1—9月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公管部门以打造“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到位”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为目标,以提升“交易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能化、队伍专业化”水平为路径,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拓展平台功能,完善监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9月份,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市共发布交易信息40498条,完成交易项目9356个,成交总金额389.67亿元,节约国有财政性资金28.2亿元,节约率9.98%;实现国有土地和资产增值28.45亿元,增值率26.62%;其中,市本级完成交易项目909个,成交总金额146.68亿元,节约国有财政性资金7.21亿元,节约率8.6%,实现国有土地和资产增值21.37亿元,增值率43.89%。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远程异地”开标评标,着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率

随着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电子交易系统、服务系统金额监管系统的升级和完善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使用“不见面开标”成为常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通过可视化在线交易服务,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线下不见面、线上面对面”,即从项目受理登记、信息发布、招标文件下载、投标文件上传、专家抽取、开标评标、中标公示公告、合同签订、保证金收退、资料归档查询等功能全部实现线上操作。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移动版CA数字证书“标证通”,以手机APP解密扫码方式即可完成身份验证、签名盖章、加密解密、开标现场解密一体机解密与不见面开标大厅数据互通无缝对接,合同在线签订等业务流程。1-9月份,全市共开展不见面开标项目1182个,交易额77.47亿元。全市工程建设类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99.47%,政府采购类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100%,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制定《六安市远程异地评标操作办法》开展远程异地评标,积极融入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对接工程建设招标项目实现远程异地评标。9月24日金安区椿树镇椿树村至双院墙村河道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实行远程异地评标的方式,联合浙江省嘉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两地评标评审专家线上评标,实现了两地评标专家和场地资源的共享,保证了评标全过程电子化、监管多维化,做到了评标过程的全程留痕,公平公正和可查询,可追溯。与此同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分别与湖北十堰市、合肥市、黄山市、滁州市、宣城市合作,共实行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84个。

(二)注重制度完善,不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规范化建设

一方面根据平台建设需要,及时印发《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和服务限时办结制度》《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零跑腿”交易事项清单》《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标代理机构服务质量信息披露办法》《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意见建议征集工作制度》和《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问题线索办理工作制度》等制度,修订完善公共资源交易25项业务工作办事指南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细则,及时上网发布,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公共资源交易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及时开展培训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从业人员的素质,采用线上线下培训的方式,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人员和平台服务人员、招标采购人、代理机构、投标人、供应商等公共资源交易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8月17日,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交易数据质量及不见面开标系统操作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和服务人员近百人参加培训,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和服务人员业务操作技能和水平,为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夯实基础。9月8日,由市公管局牵头组织的优化营商环境招标投标专业领域培训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开展,市县区公管局、交易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负责人、业务具办人以及相关配合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招标投标专业领域工作提供了有力借鉴。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夯实做好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基础。仅市本级1-9月份就开展11次招标人、采购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等各方主体培训,培训各类市场主体共1051人次。

(三)发挥平台作用,服务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

积极发挥市县一体化平台的作用,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一是积极对接第三方交易系统。加强与招采进宝、国泰新点、品茗、优质采四家第三方交易系统对接联系,首批运行的交易项目顺利实现上网交易。2021年1-9月份,我市第三方交易平台上线六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共计1107个,成交金额约5.28亿元。二是发挥电子商城的作用。继续与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建设,积极发挥“徽采商城”电子化交易平台的作用,搭建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更高效地更直接地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工作,1-9月商城共生成全市订单5409笔,预算金额16635万元,成交金额约16451万元,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完善限额以下工程发包方式。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作用,及时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信息发布等服务,指导市本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区完善限额以下政府投资工程诚信企业登记名单,促进市场主体诚信经营。2021年1-9月份,全市限额以下工程中共有1371个项目采用诚信企业名单随机抽取方式完成交易,交易额23.41亿元,其中本省企业中标项目1330个,交易额22.81亿元。四是持续推进“评定分离”式招标。2020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开展市本级政府重大投资工程项目采用“评定分离”方法招标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依法必须招标的政府重大投资工程项目以及政府投资的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工程项目试行“评定分离”招标。此项工作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省推广。2021年以来,我局在考察学习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起草《六安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实施“评定分离”办法的指导意见》,及时指导市本级和县区开展“评定分离”工作,切实推进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2021年1—9月份全市共完成评定分离项目17个,预算价共计31.84亿元,中标价合计29.34亿元。通过实施“评定分离”招标的项目,中标企业均是履约信誉好、社会认同度高的企业,有效遏制了“挂靠”,工程进展顺利,社会评价上升。

(四)突出重点,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监管

针对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重点环节,完善机制,强化工作举措,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交易行为。一是在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方面。先后15次修订和完善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示范文本,增加示范文本种类,供招标人根据项目特点选择使用,提高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水平,营造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目前我市的建设工程、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已达36套。二是加强交易备案管理。加强招标文件备案审查,对合法、不违背公平原则的招标文件,当天受理当天上网发布;对违法和违反公平公正原则的,当天提出修改意见退回修改,今年以来,市本级备案审查公共资源交易项目721个,提出备案审查意见2649条杜绝招标文件中不符合规定或倾向性条款的设置。三是公平公正办理投诉处理事项。建成投诉网上处理系统,具备在线投诉、受理和反馈功能,同时依法依规受理投诉项目,及时公正进行处理,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2021年以来市本级共对违规的10名评标专家、2名业主评委分别给予10—20分的扣分处理。四是协调推进标后履约监管。落实《六安市政府投资工程标后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市本级以公管办名义1-9月份先后7次组织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人社局、公管局等部门,对六安市妇幼保健院妇幼健康综合楼等20个项目进行标后履约检查,对发现的履职不力的问题,已向建设单位发出督促处理意见,目前,市本级5个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对违约的10家企业实施197万元的罚款,进一步加大“两场联动”力度,压实标后履约主体责任。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制定《六安市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监督抽查事项清单》和《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2021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印发《关于开展六安市2021年度招标投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的通知》,组织专业人员随机抽取市县(区)共144个招投标项目开展检查,发现项目资料不全不规范问题28个,涉及代理机构19家,已印发《关于六安市2021年度工程招标投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情况的通报》,对相关问题责任主体要求及时补差补缺,限期整改。六是持续加大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市建立了“串通投标分析系”,同时积极运用这一系统对全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进行常态化在线监测分析并取得了实效,全市公安机关已立案20起,对20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重点整治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串通投标”、“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目前专项行动正在开展中。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按照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要点和任务要求,持续用力,精准施策,确保全年公共资源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是着力提升平台系统功能。完善市场主体信息“一次注册、全省共享”以及数字证书全省互认;落实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提升各地专家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省市共建、市县一体”交易平台完成服务、交易、监督3个系统分离;推进交通运输、水利工程造价数据交互接口规范,推动符合标准的交易场所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

二是持续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采取线上和线下等多种方式,常态化对招标代理及评标专家、招标、采购人开展业务培训,及时学习国家和省有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和业务知识、招投标法律法规规定、电子化交易平台操作技能等,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

三是持续优化管理服务事项。完善平台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市、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断优化见证、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不断提升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水平。探索推动小型工程项目纳入网上商城采购,推进将勘察项目、设计项目、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基础设施项目等纳入“评定分离”范围,扩大其适用范围。持续推进电子担保保函的全面应用,降低企业投标及履约成本。  

四是大力整治招标投标市场环境。进一步巩固深化招标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成果,强化部门联动,创新监管方式,常态化机制预防和治理串通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串通投标、借用资质投标、关键岗位人员违规变更等失信人员的惩戒力度。发挥招标投标在线监管和大数据分析预警为支撑的综合监督体系,依法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五是从严从实开展标后履约监督抽查。继续会同住建、交通、水利、环保、人社等部门开展标后履约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建设单位处理,并将建设单位处理结果运用到住建部门建立的信用评价指标中,将动态评价信用结果应用到招投标活动中,促进施工现场与招投标市场“两场联动”,倒逼企业诚信履约。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